封面新聞記者 趙紫萱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4月2日,2022年成都市民政工作暨民政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舉行,封面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2021年以來,成都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進一步提高、建成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22個、建成公園式婚姻登記處6個、打造小區(院落)民主協商提能增效創新示范點20個……養老服務、社區治理等工作獲得民政部等部委肯定。

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持續加強
低保標準提高至870元、820元
2021年,成都市制定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方案,統籌提高了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市轄區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870元、縣(市)提高到820元,實現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覆蓋15‰的常住人口。建設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庫,健全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將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單人戶”納入低保。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方面,覆蓋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到18周歲,逐步拓展兜底保障和關愛幫扶覆蓋。
養老服務供給能力不斷提升
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100%、95%
養老服務設施網絡進一步健全,建成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22個,新增老年助餐服務點48個,新建普惠性養老床位2162張,改造公辦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4180張,支持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4114戶,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100%、95%。為6萬余名特殊困難老年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支出養老服務補貼3636萬元。

沙河源街道友聯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
積極推進養老服務“時間銀行”試點,搭建公益養老志愿服務平臺,服務社區老年居民6300余人次,編制完成《成都市“十四五”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

金牛區民政局府河攝影公園婚姻登記處
公園式婚姻登記處助力“愛在蓉城”
首批建成6個公園式婚姻登記處
建設體現公園城市特質,具有成都特色的公園式婚姻登記處,實現婚姻登記從辦公程序化到生態美學化的轉變,首批建成6個公園式婚姻登記處?;橐龅怯泴崿F“全市通辦”,試點開展“跨省通辦”,全年辦理結婚和離婚登記14.5萬對。指導武侯區申報并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
服務基層治理體系建設
備案社區社會組織達2.4萬家
在基層治理體系建設中,完成全市村(居)民委員會及其配套組織換屆選舉,出臺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和村(社區)黨務、村(居)務公開等工作指南,加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范化建設;支持城鄉社區居民自治組織民生微項目77個,打造20個小區(院落)民主協商提能增效創新示范點。同時,推動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服務,建設市、縣、鎮三級社會組織服務平臺,全市依法登記社會組織累計達1.22萬家、備案社區社會組織累計達2.4萬家。
推動社會工作服務“四級網絡”建設,建成區(市)縣社工總站23個、鎮(街道)社工站261個、村(社區)社工室2632個,開發社區社工專職崗位4711個,服務群眾38萬人次。

金牛區星輝中路6號院
弘揚天府慈善文化 讓蓉城充滿愛
打造慈善示范社區(村)46個
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我市《促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若干規定》,印發“十四五”慈善事業發展專項規劃,“友善之城·尚善之都”三年行動開始實施,共培育公益慈善類組織273家。
全年打造慈善示范社區(村)46個、慈善場景32個,建立社區基金達1132支,慈善信托規模達2638萬元。成立市級志愿服務支持中心,推動全市注冊志愿者達290余萬名,組建志愿服務隊伍達3.1萬支。
推進全齡友好包容社會工程建設
完成投資24.43億元
全齡友好包容社會工程聚焦增強“一老一小”和特殊群體服務能力,會同衛健、婦聯等部門建成4個市級、20個縣級兒童友好試點社區和283個兒童友好幸福場景、8個老幼復合型綜合體、1514家托育服務機構。
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
制定“27+1”專項工作方案
牽頭制定全市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27+1”專項工作方案、工作要點和任務分工方案,細化9大任務67項責任清單。制定統籌推進全市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片區劃分和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實施意見、工作方案,組建 7個專項指導工作組,細化12項任務清單,指導幫助區(市)縣細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機制。建立評估推進機制,及時挖掘提煉鄉村公共服務資源整合配置等創新做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最新留言